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全面落实促消费政策,持续性开展“2023吉安消费提振年”活动,大力举办庐陵风韵新春消费季、“不负春光·5动全城”主题消费季等活动,消费需求持续释放,市场活力逐渐增强,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。
一、运行情况
前三季度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.15亿元,增长6.7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6个百分点,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加快0.3和3.2个百分点;增幅列全省第3位(一类设区市第1位),分别较上半年和一季度前进1位和5位。
(一)商品增长面超七成,支撑商品态势向好。前三季度,全市在统的23类商品中有17类保持正增长,增长面达73.9%。其中占比较大的粮油食品、石油制品类零售额增势平稳,分别增长9.9%、15.1%,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3.8个百分点,有力支撑了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。此外,尽管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.2%,但是降幅较上半年收窄了4.6个百分点。
(二)接触型消费继续回暖,住宿餐饮增长较快。随着各地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,居民出游意愿较强,尤其是暑期消费旺盛,带动住宿、餐饮、交通、文娱等消费快速增长。前三季度,全市餐饮业营业额86.3亿元,增长20%,比去年同期提高12.4个百分点;住宿业营业额13.45亿元,增长16.4%,比去年同期提高7.1个百分点。
(三)消费结构持续优化,网络和绿色消费扩大。随着消费市场供给体系逐步完善,全市消费结构持续优化,网络和绿色消费不断扩大。前三季度,全市网络零售额完成102.03亿元,增长21.5%,高于全省7.6个百分点。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家电等热度延续,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0.4%,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31.6%,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加快6.3和7.4个百分点。
二、存在问题
尽管前三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恢复态势加快,然而消费市场需求不足、居民消费意愿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,消费向好基础仍需加力。
(一)传统零售承压运行。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,网络购物深入千家万户,实体店铺经营压力加剧,特别是缺乏价格优势和差异化服务的传统实体店铺。前三季度,全市限额以上实体店铺零售额增长5.2%,比无店铺零售低18.1个百分点。从重点实体店铺企业来看,国光超市、甘雨亭超市和天虹商场增速分别较上半年回落了2.9、2.5、2.2个百分点。
(二)批发业增速继续放缓。前三季度,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0.8%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.3个百分点,增速较上半年、一季度分别回落2.2和9.2个百分点。原因主要有两方面。一方面是重点企业增长乏力。烟草公司和中石化销售额占全市限上批发业比重高达27%,增速分别为7.5%和4.6%,拉动作用不足。另一方面是保留基数企业较多。全市308家限上批发企业中,有34家企业因关闭、注销等原因保留基数31.39亿元,拉低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9.1个百分点。
(三)消费增长后劲不足。虽然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加快,但是长期来看发展后劲仍显不足。一方面是居民消费信心不足。受经济下行影响,居民收入增长放缓,预防性储蓄增加,一定程度制约了消费增长。9月末,全市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3434.52亿元,比年初增加404.46亿元。另一方面是新增企业数量较少。截至9月,全市月度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12家,列全省第7位(一类设区市中第6位),对消费拉动作用较弱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建议
下阶段,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,不断挖掘消费潜力,培育壮大市场主体,推动消费转型升级,带动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。
(一)持续强化企业帮扶。加强对重点商贸企业的数据监测,关注困难企业经营情况,了解企业的难点堵点,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,深入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,及时有效给予企业精准扶持,帮助企业更好发展。关注电子商务、新零售等一些新兴行业类企业的成长,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,助推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
(二)持续强化入规入统。抢抓11月入库的时间窗口,以五经普单位清查工作为契机,摸清全市商贸企业、产业活动单位、个体户情况,尽快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入库。此外,对即将达限的单位,加大培育和服务工作力度,动态监测其经营状况,帮助其规范完善台账,确保应统尽统,为四季度及明年全市消费增长提供动力。
(三)持续强化政策落实。一方面加大政策落实力度。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各项促消费政策,提升优惠幅度,优化使用流程,扩大使用范围,有效拉动汽车、家电、石油等大宗消费。另一方面加大政策宣传力度。借助各类媒体资源,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政策解读,提高消费者的知晓率和参与度,确保助企惠民政策落到实处,助力全市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增长。